來源:新材料在線|
發表時間:2016-05-23
點擊:1
一、實施成效
在重大專項支持下,我國在電子信息、移動通信、先進制造等領域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與產品,培育和帶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攻克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大容量存儲器、片上系統芯片等核心器件具備了自主研制的能力,服務器CPU芯片突破16nm工藝水平并已進行產品測試。我國主導提出的TD-LTE技術成為4G主流國際標準之一,移動通信發展實現了從"2G追趕"、"3G突破"到"4G趕上"的跨越,并與國際同步啟動了5G研發。國內企業突破重型、高速、高精度數控機床的關鍵技術,設計、研發和制造能力顯著提升。
二是研制了一批重大裝備與產品。采用"飛騰"系列CPU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2014年蟬聯世界超級計算機TOP500第一名。TD-LTE形成完整產業鏈,LTE多模多頻智能終端芯片實現規模商用,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型汽車覆蓋件自動沖壓線、五軸加工機床、超重型數控機床等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研制機床的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從專項實施前的600小時已普遍提升到1000小時以上。
三是取得了明顯市場成效。專項支持研發的阿里云OS等智能終端操作系統裝機總量超過1億臺,采用上海兆芯CPU的聯想計算機在300余家單位實現應用,智能電視SoC芯片實現產業化。國內TD-LTE用戶已超過2.67億戶,部署基站數量超過100萬個,國際上已有65個TD-LTE商用網絡。汽車覆蓋件沖壓線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分別超過70%和30%,高檔數控系統打破國外壟斷,開始在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應用。
二、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注重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一是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專項三注重構建從芯片、終端、系統、網絡到應用的產業鏈以及從技術、標準、研發、試驗到應用的創新鏈。二是促進用戶與研發單位的合作,專項四以應用為導向,鼓勵裝備制造企業與用戶共同開展成套裝備研發,形成加工制造、系統集成、工藝研究和用戶使用的良性互動。三是加強與行業規劃、標準、政策的銜接。為促進TD-LTE發展,我部為TD-LTE優先發放牌照、分配頻率資源。專項一在支持集成電路研發方面注重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銜接,并加強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的協同;四是強化企業主體作用,產業化類項目均由企業承擔,關鍵技術研究注重體現企業需求,企業牽頭承擔的課題數已超過70%;充分發揮產業聯盟、標準組織的平臺作用,加強產學研用結合,促進創新成果向企業轉移。
(二)建立協同推進機制。科技部與我部簽署了《科技支撐〈中國制造2025〉合作備忘錄》,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共同梳理《中國制造2025》的科技創新需求,依托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兩大平臺,加快落實相關任務。專項三加強與863計劃在5G研發方面的銜接,電子信息板塊重大專項統籌部署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研發任務。
(三)積極推動管理改革。在科技部等部門的支持下,我部認真落實64號文件精神,推進重大專項管理改革工作,主動先行先試,專項三成為四個試點專項之一,我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成為首批改建的專業機構。按照改革要求,專項三率先通過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信息平臺發布指南,率先通過統一的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遴選評審專家,率先由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開展課題評審。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將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貫徹落實國發64號、11號文件精神,組織實施好重大專項,一是發揮重大專項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科技支撐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領域核心技術,重點開展CPU和操作系統基礎軟硬件、5G、高檔數控系統等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支撐《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實施。二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宏觀管理,重點做好專項規劃、政策、監督評估等工作,繼續實踐由專業機構管理項目的機制;三是加強與其他相關重大專項、科技計劃的統籌銜接,形成協同推進機制。
我部將與各部門共同努力,聚焦重點任務,加強改革創新,深入推進重大專項組織實施工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科技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