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材料在線|
發表時間:2016-07-22
點擊:49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是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高校。學院現設有四系一中心:化工工藝系、高分子系、應用化學系、化學系和化工技術中心。目前全院教職工108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86人,教授34人,副教授41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76人,實驗技術人員11人。93%的任課教師具有博士學位,50%以上的教師具有國外學習或訪學一年以上的經歷。教師隊伍中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安徽省百人計劃專家、安徽省外專百人計劃專家(外籍全職教授)、黃山學者和黃山青年學者等,組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整體結構合理、教學科研能力強、能滿足多層次人才培養需要的師資隊伍。
學院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和應用化學3個本科專業(制藥工程專業已調往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開設);設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生物化工、制藥工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材料學等8個學術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材料工程等專業型碩士學位點;設有材料化學工程、生物質化學工程、材料學等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學院本科生規模1000人左右(僅合肥校區),碩士研究生規模44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30人左右。與我院密切相關的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等3個學科均已進入ESI全球科研機構排名前1%?;瘜W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在學校年度考核中連年評為優秀學科。
學院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具有社會使命感和獨立思考能力,化學化工基礎理論知識寬厚、專業知識扎實、綜合素質高、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科研開發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技術管理人才。58年來累計向社會輸送畢業生12000多人,包括一大批工程專家、企業家、科學家等。多年來學院培養的各專業本科生一次就業率均保持在97%以上,考研錄取率30%以上。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我院畢業生工作踏實,專業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
學院針對能源、材料、環境、資源等國計民生重大領域中的化學工程技術和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在高分子化學與化工、能源材料與電化學、納米合成技術與應用、化工分離技術與裝備、潔凈排放技術與工程化、催化與綠色轉化工藝、資源加工與高效利用、生物質轉化與利用等主要研究方向上有了厚實的積累,產生了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2012–2015年間在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60余項,省部級和橫向項目160余項;4年間發表國際SCI論文475篇,一系列高水平學術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Nano Energy, ACS Nano, Small, Macromolecul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AIChE Journal,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國際著名刊物上。與全國各地的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2012–2015年間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1項,一批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應用性成果,如工業尾氣二氧化硫脫除及其資源化、中低溫SCR催化脫硝新技術、高光學純度核苷類藥物中間體不對稱合成技術、系列營養調理型作物專用液體復合肥、高導熱絕緣灌封復合材料、多種共混復合新材料、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體育運動場地鋪裝材料、水性半PU革專用系列樹脂、水性桐油絕緣漆、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制備技術產業化等實現了產業化,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院重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外一些著名大學和學術機構保持著各種形式的合作關系,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訪問講學、交流,聘請知名教授學者為學院的兼職或客座教授。學院每年安排教師赴國際知名高校開展博士后工作、國際合作項目研究或短期訪問;從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選拔優秀學生赴海外大學學習,與國外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目前已與美、英、法、日、韓、匈牙利、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者互訪與合作關系。